产品中心

羟色胺受体机械感知

5-羟色胺综合征的病理生理

5-羟色胺是开云体育网址L-色氨酸通过脱羧和羟基化产生的。它的数量和作用受再摄取机制、反馈回路及代谢酶综合作用的紧密调节。5羟色胺受体分为7个5-羟色胺(5-HT)家族(5-HT1到 5-HT7),其中一些还有多个成员(如:5-HT1A,5-HT1B,5-HT1C,5-HT1D,5-HT1E和5-HT1F)。通过等位基因多态性、拼接变异体、受体异构体以及受体杂二聚体形成,还可以对这些成员从结构和功能上进一步分类。

CNS的5-羟色胺能神经元主要见于中缝核(位于从中脑到脊髓的脑干)。这个系统的腹侧末端帮助调节苏醒、情感行为、摄食、体温调节、偏头痛、呕吐和性行为。下部脑桥和延髓脊上的神经元参与调节伤害感受和运动张力。在外周,5-羟色胺系统帮助调节血管张力和胃肠运动。

尽管多方面证据汇总后表明,5-HT2A受体的激动对5-羟色胺综合征的发生起主要作用,但似乎单一受体并不能引起此综合征的发生。其他5-羟色胺受体亚型如5-HT1A,可能通过一种药效的相互作用促进此综合征的发生,在此相互作用中,突触中5-羟色胺激动剂浓度的增加使所有受体亚型都发生饱和。去甲肾上腺素能CNS的机能亢进可能起关键作用,因为5-羟色胺综合征中CNS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升高的程度可能与临床结局相关。其他神经递质,包括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和γ-氨基丁酸(GABA),可能影响此综合征的发生,但这些物质的确切作用还不很清楚。多巴胺能受体也参与作用,但此相关性可能缘于药效的相互作用、5-羟色胺与多巴胺受体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其他机制或将5-羟色胺综合征误诊为抗精神病药物恶性综合征。

5-羟色胺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5-羟色胺综合征的治疗包括去除诱发疾病的药物、提供支持治疗、控制躁动、使用5-HT2A拮抗剂、控制自主神经失调以及控制高热。许多5-羟色胺综合征病例通常在开始治疗后和终止5-羟色胺能药物后24小时内消退,但如果病人所接受药物的清除半衰期长,代谢产物有活性或作用时间延长,则症状可能一直持续。由静脉输液和纠正生命体征组成的支持性治疗仍然是主要治疗。然而,接受保守治疗的病人如果病情发生突然恶化,则表明需要做出立即的积极反应。

治疗强度取决于疾病严重性。轻微病人(如反射亢进、震颤但无发热)往往只需支持治疗、去除诱发疾病的药物,加用苯并二氮卓类治疗。中等严重程度的病人需要积极纠正心肺异常和热量异常,使用5-HT2A拮抗剂可能有益。高热病人(体温超过41.1℃)是病情严重的病人,应该接受上述各种治疗,并加用快速镇静、神经肌肉麻痹和经口气管插管。

无论5-羟色胺综合征的严重程度如何,用苯并二氮卓类药物控制躁动是治疗该综合征的必要措施。在动物模型中,像安定这样的苯并二氮卓类能提高生存率,并减弱综合征中肾上腺素能亢进成分。束缚身体是不可取的,这样做可通过增强与严重乳酸酸中度和高热相关的等长肌肉收缩而增加死亡率。如果采用了身体束缚,则应立即更换为化学镇静。

以药理学为导向的治疗包括5-HT2A拮抗剂。尽管赛庚啶治疗5-羟色胺综合征的疗效还没严格确立,但它仍被推荐用于治疗该综合征。在治疗成人的5-羟色胺综合征时,需要的剂量可能为24小时中12~32 mg,该剂量可结合85%~95%的5-羟色胺受体。临床医师应该考虑采用的首次剂量是赛庚啶12 mg,然后若症状持续存在,则每2小时给药2 mg。维持剂量为每6小时使用赛庚啶8 mg。赛庚啶只有口服剂型,但可以将药片碾碎后经鼻饲管给药。有5-HT2A拮抗剂活性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治疗5-羟色胺综合征时有用。舌下给10 mg奥氮平已被成功应用,但其疗效还未被严格确定。希望使用肠道外途径给药的临床医师可以考虑肌肉注射50~100 mg氯丙嗪。尽管氯丙嗪是精神病治疗实践中已被新药取代的过时药物,但对于严重病例,该药无疑仍然可以考虑使用。

控制自主神经失调包括稳定波动的脉搏和血压。由MAOI相互作用引起的低血压应当采用小剂量直接作用的拟交感神经胺类(如去甲肾上腺素、苯福林和肾上腺素)治疗。直接激动剂并不需要细胞内代谢来产生血管活性胺,但它在突触内的浓度受儿茶酚胺-O-甲基-转移酶的调节。间接作用的药物如多巴胺被代谢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在正常情况下,单胺氧化酶限制了这些代谢产物在细胞内的浓度。但是,当被抑制时,单胺氧化酶就不能控制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生成量,随之发生过强的血流动力学反应。发生了高血压和心动过速的病人,无论是升压治疗的结果还是中毒本身所致,都应该使用短效药物(如硝普钠和艾司洛尔)治疗。

高热的控制包括消除过度的肌肉活动。尽管在中等严重程度病例中苯并二氮卓类有用,但高热(体温超过41.1℃)的重度病人应该采用非去极化药物(如维库溴铵)迅速诱导肌肉麻痹,随后进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临床医师要避免使用琥珀酰胆碱,因其有与横纹肌溶解症相关的高钾血症所致心律失常的危险。最新的个案报告显示,过早终止神经肌肉麻痹与高热复发相关。退热药对治疗5-羟色胺综合征不起作用,体温升高由肌肉活动而不是下丘脑体温调定点改变所致。

临床医师的潜在难点有:误诊5-羟色胺综合征;未能充分理解其进展的快速性;以药理学为导向的治疗出现不良反应。严重肌强直的出现可以使肌阵挛和反射亢进不明显,从而使诊断变模糊。如果不能明确做出正确诊断,则谨慎的做法是,暂不给予拮抗剂治疗,而是提供积极的支持治疗,用苯并二氮卓类镇静,如有必要,则给予插管和麻痹。考虑到病情衰退的速度,临床医师应该在出现临床指征前预先想到是否需要积极治疗。

不推荐使用普萘洛尔、溴隐亭和丹曲林治疗。普萘洛尔是一种作用时间很长的5-HT1A拮抗剂,在自主神经失调的病人中可能导致低血压和休克。而且,普萘洛尔能消除可被用来确定治疗持续时间和疗效的心动过速。溴隐亭(一种多巴胺的拮抗剂)和丹曲林都是没有效果的疗法,引证该药有用的病例报告极可能是将其他疾病误诊为5-羟色胺综合征。溴隐亭与5-羟色胺综合征的发生有关,在被误诊为抗精神病药物恶性综合征的病人中,该药的使用会使5-羟色胺能体征恶化。根据一项报告,1例5-羟色胺综合征病人在接受溴隐亭和丹曲林治疗后体温突然升高并最终死亡。这个结果得到观察性研究的支持,在动物模型中,丹曲林对生存率没有任何影响。

使用赛庚啶和氯丙嗪的拮抗剂疗法可能有些意外效果。赛庚啶用于治疗5-羟色胺综合征的剂量可能引起镇静,该作用也是治疗的目标之一,不能阻止医师使用该药。氯丙嗪已经过时,该药与严重的体位性低血压相关,而且被认为会加重高热。那些急需胃肠外给药治疗5-羟色胺综合征的病人往往有高血压并且卧床,所以体位性低血压的危险很小。在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反应性出现的高热是一种特发性反应,正常的转归是低体温。虽然如此,氯丙嗪不能用于低血压或抗精神病药物恶性综合征的病人,因为该药可能使临床表现恶化。

中国科学家破译快乐神经递质结构,神经递质的作用是什么?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与蒋轶团队、浙江大学张岩团队等多个研究小组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破译了5-羟色胺受体的近原子分辨率结构 。这种神经传递物质被称为“快乐神经递质”。 通过神经细胞传递信息,促进满足、快乐、自信和乐观。这种神经传递物质还涉及人体多种生理机能方面,一旦出现异常,可引发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偏头痛等多种精神病。

以往,科学家对5-羟色胺类受体的精细结构所知甚少,这使得开发新型靶向药物十分困难。为了开发更有效、毒副作用更小的治疗药物,研究人员利用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首次对三种5-羟色胺受体结合不同配体的冷冻电镜结构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抑郁、精神分裂症等多种靶点受体,偏头痛等多种精神疾病的靶点受体,以及多种选择性靶点受体,它们是靶向5-羟色胺受体药物开发的重要基础。

神经递质的作用:

1、心情受神经传递的影响。情绪复杂多变,有爱、恨、喜、悲、惧、怒等。神经系统中的递质对丰富的情绪和精神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神经中心的种类和数量决定了情绪和心理状态的差异。神经中枢的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对维持人的正常情绪起着重要作用。2、

2、抑郁症等精神疾病是由于破坏神经递质平衡所致。如果兴奋的神经传递物过多,就会引起烦躁情绪,严重的还会引起幻觉和妄想。与此相反的是,兴奋性神经传递物不足,情绪低落,导致抑郁。

3、神经中枢释放神经递质。情绪,如悲伤,快乐,不快乐,称为情绪,主要由大脑边缘系的杏仁核和下丘脑、大脑皮层和大脑皮层的交界处的活动所产生。

对情绪和精神状态有重要影响的神经递质有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γ-氨基丁酸等。前者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后者为抑制性神经递质。正是这些神经递质之间的相互联系产生了各种情绪,如恐惧、愤怒、动力、喜悦、喜悦等等。相反地,当这些神经递质大量增加时,生理和心理障碍就会出现。

什么是5-HT受体

您好! 5-HT受体就是5-羟色胺受体(5-hydroxy trptamine),5-羟色胺受体是一种吲哚衍生物。分子式C10H12N2O,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色氨酸经色氨酸羟化酶催化首先成5-羟色氨酸,再经5-羟色氨酸脱羟酶催化成5-羟色胺。5-羟色胺最早是从血清中发现的,又名血清素,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组织中,特别在大脑皮层及神经突触内含量很高,它也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在外周组织,5-羟色胺是一种强血管收缩剂和平滑肌收缩刺激剂。 在体内,5-羟色胺在脑组织中的浓度较高,它是调节神经活动的一种重要物质。这些肌体组织当受到某些药物作用时,可以释放出5-羟色胺。作为活性物质,约90%合成和分布于肠嗜铬细胞,通常与ATP等物质一起储存于细胞颗粒内,并被血小板摄取和储存,储存量约占全身的8%。5-HT作为神经递质,主要分布于松果体和下丘脑,可能参与痛觉、睡眠和体温等生理功能的调节。中枢神经系统5-HT含量及功能异常可能与精神病与偏头痛等多种疾病的发病有关。 5-HT必须通过相应受体的介导才能产生作用。5-HT受体分型复杂,已发现5-HT受体亚型。5-HT通过激活不同的5-HT受体亚型,可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但5-HT本身尚无临床应用价值。 1、5-HT2A受体:5-HT2A受体基因定位于第13号染色体q14-21区,在嗅球、海马、额叶皮质和梨状内嗅皮质中密集分布。一些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脑额叶皮质5-HT2A受体的数目减少。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如氯氮平、利培酮等对5-HT2A受体的阻滞作用强于对D2受体的阻滞。 2、5-HT2C受体:5-HT2C受体基因定位于X染色体q24区,分布于脉络膜丛、前嗅核、梨状区内嗅皮质、纹状体及杏仁核中。5-HT2C受体可能含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如氯氮平的作用位点。 3、5-HT6受体:5-HT6受体基因定位于第1号染色体p35-36区,在人脑尾状核中表达最多,在纹状体中也大量表达。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如氯氮平、利培酮等对5-HT6受体有很高的亲和力,因此5-HT6介导的神经传导可能在它们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发挥作用。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留言评论

◎欢迎您留言咨询,请在这里提交您想咨询的内容。